創意永遠只有1%的自媒體閃現,99%的自媒體會變得平庸,內容同質化的現象非常嚴重。自媒體林子大了,什么鳥兒都有。泥沙俱下,可謂亂象百出。2015年就要結束了,我來說說自媒體已經或者即將出現的風險和挑戰。?
自媒體林子大了,什么鳥兒都有。泥沙俱下,可謂亂象百出。2015年就要結束了,我來說說自媒體已經或者即將出現的風險和挑戰。
一、淪為公司競爭的槍手、逞一時口舌之快,自媒體法律問題越來越大
2015年11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向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和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分別提起訴訟,起訴今晚報社、福建省益紅大白毫茶葉有限公司。福建省益紅大白毫茶葉有限公司擁有的微信公眾號“福鼎茶農五月”、微博賬號“福鼎茶農-五月”發文《一天收了912億,看馬云如何吐出574億》,今晚報社旗下微信公眾號“今晚報”發文《雙11貓膩:你辛苦搶的那些大牌,竟然被這樣換成假貨》,上海喜多坊婚慶禮儀服務有限公司的微信公眾號“全城單身交流群”在未經核實情況下對上述兩文分別進行不當轉載,亦涉嫌對阿里巴巴權益造成了侵害,三方都被阿里巴巴要求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今晚報社和福建省益紅大白毫茶葉有限公司還分別被索賠人民幣1000萬元,法院目前對兩案均已立案。
而兩個星期前,萬達也起訴“頂尖企業家思維”微信自媒體冒用王健林名義發布題為“王健林:淘寶不死,中國不富,活了電商,死了實體,日本孫正義坐收漁翁之利”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推廣傳播,萬達此次索賠1000萬元。一個是傳統行業巨頭萬達,一個是互聯網行業巨頭阿里巴巴,自媒體涉及到的法律問題越來越大。
不得不承認,很多自媒體淪為了公司之間競爭甚至惡意詆毀的槍手。逞一時的口舌之快,自媒體因為一點點利益招來官司纏身,可能還會丟失苦心經營的自媒體平臺,根本上,還是中國人法律意識淡薄,絕大多數自媒體沒有法律顧問。
二、用戶審美疲勞、內容創意已經出現分水嶺,內容引爆越來越難
有沒有發現你很少在微信里打開自媒體訂閱號了?即便打開,你也發現里面很多文章的閱讀數越來越少了?像微信這樣的大平臺,自媒體的內容引爆都越來越難,原因在哪里?
主要在用戶,已經過了放個屁都香的自媒體初創時期,用戶現在面對琳瑯滿目的自媒體內容,眼見寬了,選擇余地大了,審美也就疲勞了。內容必然出現分水嶺,創意永遠只有1%的自媒體閃現,99%的自媒體會變得平庸,內容同質化的現象非常嚴重。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喜新厭舊的節奏加速,自媒體的內容原創能力,特別是可持續原創能力參差不齊,要引爆內容也越來越難。PC時代一個內容哪怕一篇文章火了,可以火一周乃至一個月,現在的微信朋友圈里,一個內容能火半天就很不容易了。
三、基于各大平臺的受眾日趨固化,粉絲增長空間越來越小
自媒體的平臺,目前有微信公眾平臺、新浪微博、百度百家、今日頭條、網易、騰訊、搜狐、鳳凰、一點資訊等新聞客戶端,基于這些平臺的受眾正在固定下來。中國只有13億人,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15年3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近9億,再有三五年,人群迭代和互聯網普及,頂多中國人全都是移動互聯網用戶,那也只有3億左右的增量了。
互聯網世界的總用戶是有天花板的,自媒體的粉絲增長也是有天花板的。大量的自媒體,粉絲增長空間越來越小。當然,自媒體粉絲寡頭也會形成。接近微信團隊的業內人士透露,自媒體微信公號用戶數目前能破50萬就逆天了,在100萬以上的自媒體寥寥無幾,500萬以上的更是沒有。
四、圖文正在被流媒體形式削弱,音頻、視頻越來越受歡迎
是的,90后、00后的圖文閱讀習慣,從小就被流媒體形式解構了,生下來就是手機、各種平板和Pad,而90后00后們正在成為青壯年人群引領這個時代的潮流。微信里,我們可以看到圖文形式的自媒體內容普遍走向衰弱,當然一些內容本身的故事、爆料為王的長篇圖文,也每每可以達到10萬100萬的閱讀人氣,像“正午故事里”的《馮遠征:我穿墻過去》、“一個有理想的記者”的《我差點死在了北京機場》、“故宮淘寶”的《你餓不餓,朕給你講個段子》……
但不可否認,音頻、視頻內容正在越來越受歡迎,流媒體的東西,視聽享受還不像看字那么累。微信自媒體“羅輯思維”每天早上6點22分左右推送1條60秒的語音內容,“科技美學”堅持每天的頭條內容里都放入一個幾分鐘的音頻內容,“二更”每晚九點左右推送3-5分鐘的優質短視頻內容,科技評論視頻自媒體“真像大白”每期5分鐘左右的脫口秀通過騰訊視頻、搜狐視頻和微信公眾號發布……不斷增多的流媒體內容形式,甚至把前兩年微視、美拍、秒拍、微拍都沒有做起來的短視頻搞火了,也進一步促進了考拉FM、喜馬拉雅FM、荔枝FM等音頻自媒體平臺的發展。
五、自媒體組織正在形成,自媒體個人的盈利能力越來越差
自媒體從誕生那天起,就一直在拉幫結派。松散的自媒體組織,如聯盟,有WeMedia自媒體聯盟、微媒體聯盟、NewMedia聯盟、速途網自媒體聯盟、犀牛財經聯盟、親子生活自媒體聯盟、牛微聯盟、SocialAuto汽車行業自媒體聯盟、地產自媒聯盟……等等,也有通過投資參股、控股的較為緊密的自媒體組織,財經作家吳曉波就頻頻出手,聯合經緯中國合伙人曹國熊等人成立了“獅享家新媒體基金”,快速完成了對“餐飲老板內參”、酒業家、十點讀書、B座12樓、12缸汽車、車早茶、車找茬等微信自媒體的投資入股。二更的創始人丁豐就收購了“深夜食堂”,更名為“二更食堂”,形成了一個“二更”、“二更食堂”創視頻為主的自媒體組織。
抱團取暖的同時,自媒體個人的盈利能力也越來越差。因為資源平臺的限制、個人內容生產和推廣的能力局限,99%的自媒體個人掙扎在盈利線上下。新榜于2015年11月發起了《自媒體人生存狀態調查》,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樣本共1964份,顯示大部分自媒體人盈利主要三種模式組成:廣告、軟文、會員制。
已經實現盈利的自媒體不到半數,有超過60%的自媒體每月營收不足1萬元,主要通過原生廣告(軟文)方式盈利的自媒體有32.25%,主要通過廣點通、頭條號廣告等平臺廣告分成盈利的自媒體有35.29%,兩者相加近70%。一邊是自媒體個人盈利模式單調,一邊是經濟下行資本寒冬,與自媒體業務發生的公司都在削減公關、營銷費用,形勢很嚴峻,已經有一部分自媒體人又回到公司“為別人打工”狀態。
六、千行萬業都有自媒體了,國際自媒體將會越來越多
2015年8月27日在青島舉行的第四季微信公開課現場,微信團隊首次對外公布目前微信公眾賬號超過1000萬個。按照13億人口計算,大約每130個中國人就擁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如果再以騰訊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的6.5億微信活躍用戶計算,平均每65個微信用戶中就有1個在運營公眾號。真的是千行萬業都有自媒體了,自媒體也正在從一二線城市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甚至鄉鎮上,不斷滲透細分行業和市場。
國內自媒體逐漸飽和,國際自媒體將會越來越多。微信還是自媒體的主戰場,隨著微信的海外版WeChat的發展壯大,微信公眾平臺“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這個理念會在國際上傳播更廣。將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超凡科技網絡推廣的專業認為珠海網站建設首先是外國人乃至外國人在中國做自媒體的越來越多,比如有美國人Alex創辦的跨文化交流自媒體“湊湊吧”、日本人山下智博在Bilibili推出的個人娛樂視頻自媒體《紳士大概一分鐘》,還有微信認證自媒體“蒼井空”……其次,中國的自媒體依托全球旅游、跨境電商、跨境醫療、留學教育等等垂直細分領域或者移動互聯網產品平臺,加上有著海歸背景的中國人創辦自媒體,走向國際的也將會越來越多。自媒體的競爭,產生一個新維度:國際化。
2016年,是中國經濟繼續探底的一年,也無疑是自媒體發展見頂的一年,隨著自媒體主要平臺包括微信公眾平臺的紅利期衰退,自媒體的分化和固化將會越來越明顯。
? Copyright 2005~2025 珠海超凡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1027936號 粵公網安備:44040202000848號